意思是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,形容办事认真细致,一点儿不马虎。

结构为主谓式,多用于书面语,在句子中可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

中文名

一丝不苟

拼音

yī sī bù gǒu

近义词

一毫不苟、小心翼翼、小心谨慎、专心致志、一板一眼。

反义词

粗枝大叶、马马虎虎、草草了事、粗心大意、浮皮潦草

出处

《儒林外史》

成语出处

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)

后人从这句话剪裁出“一丝不苟”成为一则成语。

成语寓意

一丝不苟这个故事是讽刺汤奉这个贪官污吏的。而故事中的张静斋做事认真仔细,毫不马虎。这告诫人们,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,做什么事都要用心,一丝不苟,这样才能做出一定的成绩。

成语运用

成文用法

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,一点儿不马虎。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多用于书面语,含褒义。用于做事,可用“从来”“都”一类副词修饰,可修饰“精神”“作风”等一类名词。

运用示例

现代·巴金《怀念鲁迅先生》:“事无大小,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,先生一律认真对待,真正做到一丝不苟。”

现代·秦基伟《小平治军一丝不苟》:“邓小平治军严厉是人所共知的,奖罚分明,一丝不苟。”

现代·刘心武《班主任》:“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,但非常整洁。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,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,也一丝不苟地扣着。”

一丝不苟的成语意思是 扩展

意思是指形容做事认真。

造句

学习并不是有兴趣就可以的,还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。

他的表情很为细腻,可说是一丝不苟,嗓子也很清亮,

一丝不苟的成语意思是 扩展

一丝不苟

汉语成语,拼音是yī sī bù gǒu,做事认真细致,一点儿不马虎。出自《儒林外史》。

中文名:一丝不苟

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

注音:ㄧ ㄙ ㄅㄨˋ ㄍㄡˇ

拼音:yī sī bù gǒu

属性:汉语成语

成语出处: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[1]故事说的是有人给知县送来五十斤牛肉,而知县一斤也没有私自收下。

成语用法:
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

示例

我们在学习上,应有~的精神。[1]

成语辨析

【近义词】:小心谨慎、小心翼翼、不苟言笑

【反义词】:粗枝大叶、马马虎虎[1]

成语中,“丝”的本意是计量单位。

成语故事

明朝时候,皇上下令禁止宰牛,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。

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,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。汤奉也是个回教徒,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,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。

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。于是问张静斋:你是做过官的,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。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,送来五十斤牛肉,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。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?

一丝不苟的成语意思是